众所周知,本轮周期2020年中起势,2021年初触顶,此后一直阴跌。
上海楼市不是铁板一块,2021年至今逆势上涨的区域不是没有。
下行板块内部也有分化,下跌程度千差万别,跌幅最大的当属这三类区域。
01
高营销溢价区域
如果只看当下,房价都是对的。
房价是买卖双方达成一致的结果,是买家用人民币买出来的,怎么会错呢?
房地产是个性化行业,你喜欢不喜欢没用,有人喜欢、有人愿意花钱,价格就是对的。
房价出现错误只有一个情况:买方被骗了。
或者说买方没有戳破信息壁垒,被一些虚假、夸大的信息误导了决策。
徐汇斜土路、长宁新华路这种区域,十来年没新房,房地产市场是个人房东和个人买家博弈,基本不存在信息差。
真正能够制造信息屏障的,是开发商。
外环附近的楼盘货值几十个亿,通常会拿一亿以上人民币出来做营销。
如果十几个楼盘集中到一起,这片区域立马炒热。
媒体行业有句话是,你看到的信息,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。
大熊猫丫丫回国的消息举国皆知,网上铺天盖地。
内蒙古矿难死了50多人,很多人不知道,各个平台信息也很少。
这种现象对不对我们不讲,至少可以确认的是,信息屏障的确存在。
所以新房集中的地方,房价容易高估。
开发商斥巨资做营销,你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开发商想让你看到的。
利好信息容易夸大、利空信息你根本看不到。
名字叫虹桥的地方有三个,分别是闵行虹桥镇、长宁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虹桥商务区。
桥商务区十分之一。
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央活动区,无论是定位还是能级都远高过虹桥商务区,但是网上的解读信息几乎没有。
这种背景下,大虹桥房价被高估就非常正常。
大家被迫看了太多利好消息,利空消息被隐藏,你的估价体系就存在偏差。
林肯说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,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,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。
随着时间推移,信息屏障慢慢打破,房价就会回落到正常区间。
万科天空之城挂牌价曾经超过10万,成交价也高达9.5万,现在已经回落到8万左右。
低于8万的成交,大家已经见怪不怪。
跌去的这100多万,就是营销带来的溢价。
开发商花一亿做营销,一定要带来5亿以上的收益。
再比如新江湾城,曾经也因为营销溢价套住不少人。
合生江湾国际公寓2006年上市只卖11000元/平米,还不好卖。
这个价格中规中矩,当时黄浦耀江花园25000元,大宁慧芝湖花园13000元。
2007年新江湾城开始疯狂炒作,房价迅速透支。
2007年6月,绿城拿到了新江湾城D1地块,楼面价高达12500元/平。
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立马提价到16000元/平。
同年10月,仁恒又拿了D3地块,楼面价达到20000元/平。
合生江湾国际公寓二话不说,将房价提到了24000元/平。
半年时间,房价翻了一倍还不止。
此后新江湾不断拍地,房价不停地涨,2010年已经高达4-5万。
仁恒怡庭因为有别墅,2010年开盘价高达6.29万/平;华润新江湾九里2011年开盘,单价5.5万/平。
2010年,桃浦恒盛鼎城圣都汇只有2.2万/平,徐汇滨江高溢价盘百汇园也才5万/平。
2011年后新江湾进入了长达5年的横盘期,消化这段时间营销溢价。
2021年后营销溢价被打没的,还有前滩、临港等等。
现在上海楼市也有不少高溢价区域,你知道是哪里吗?
02
房价分化的牺牲区域
上面是短期、人为的房价扭曲,还有一些下跌区域是长期、自然演变的结果。
很早之前环二就提出上海楼市要分化(《》),现在慢慢的进入尾声。
2020年以来,涨幅最高的区域是新天地、黄浦滨江这样的顶豪区域。
本轮周期新天地几乎翻了一倍,即使经历了疫情还能再冲新高。
联洋、大宁这样的中产社区紧随其后,涨幅普遍40%-50%左右。
到九亭、江桥这样的近郊,涨幅可能只有30%上下。 徐行、小昆山、柘林这样的远郊房价却跌了不少。
实际上很多偏远地区房价已经6年不涨。
2017年3月恒文星尚湾毛坯单价4.2万,现在装修好二手房都卖不到4.2万。
凯德新视界位于万祥,现在属于临港新片区。2017年新房卖2.3万元,现在二手房单价只卖2.1万,跌幅10%
2017年3月首创旭辉城开盘,单价2.9-3万;2023年3月,二手房单价3万左右。
这样的小区,环二能列出上百个。
环二预测这些小区还将阴跌,至少4年内涨不起来。
4年内还不涨,意味着这些小区阴跌了10年! 房价10年不涨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?
10年不涨,等于房价腰斩。
10年不涨,意味着上海楼市上车门槛大幅度降低。
10年不涨,大家抱怨上海房价高的声音就渐渐消失。
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在上海买套房,2027年比2017年要容易得多。
上海楼市将彻底东京化,普通老百姓买房不再困难,但是你要买好房子,难度指数级增加。
这10年底层资产不涨,市区优质资产却可能翻倍。
这意味着郊区置换到市区,难度翻了4倍。
或者说楼市固化,带来了阶层固化。
徐行、小昆山、柘林这样的区域,与市区已经完全没有交集。
这个过程一直缓慢进行,如果只看2023年,可能小昆山、柘林与市区趋势差不多。
拉长十年,就出现天壤之别。
这个过程一直持续进行,买在远郊的朋友注定要成为牺牲品。
换句话说,没有你们的资产缩水,就没有市区的资产暴涨。
当然领导无所谓,一拉均价变化不大,楼市调控再次获得巨大成功。
03
老破小学区房
这段时间下滑严重的,还有学区房,尤其是市区老破小。
2020年前后学区政策大变,民办摇号入学、公民同招几记重锤砸向民办,公办学区开始推高。
学区的利好,也推高了2020年的涨幅。
登高必跌重,随着三价就低政策、学区政策的调整,学区房开始走低。
高峰时梅园三街坊卖到20万以上单价,现在已经降到13万左右,跌幅超过35%。
当然影响更大的是杨浦,无论是鞍山新村、密云小区还是控江路的老破小,都开启跳水模式。
这轮学区房降价原因非常复杂,有学区自身因素,也有地段因素。
一些强势区域,徐汇、静安等等,学区房并没有大幅下滑。
比如静安区海防村,房价一直在18万左右波动,并没有明显下滑趋势。
综合来看,老破小学区的打击主要有两锤。
第一锤是,教育均等化的不断推进。
上海之前教育资源很不均衡,市区优质学校垄断了名额。
集团化办学推出后,郊区名校越来越多。
有人觉得郊区都是伪学区,挂名而已。实际的结果是,确实有不少重视教育的家庭买了郊区分校。
学校成绩高低,大多数情况看生源。生源外流,郊区名额就越来越多。
为了学区买入崇明、临港的不在少数,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上实分校。
优质生源外流,部分市区学校成绩下滑,学区溢价就要缩水。
第二锤是,年轻客群正在逃离老破小。
90后是一个重视生活品质的群体,他们更希望在学区、居住品质上取得平衡。
学区不一定非得顶级,只要不是“菜小”、“菜中”大家就能接受,这些中等偏上的学区溢价不高,就能买得到比较好的房子。
杨浦打一、控二这样的学校固然好,但是房子实在太老、溢价实在太高,年轻人不一定买单。
当然杨浦学区房暴跌原因很复杂,大家可以查阅环二之前的分析(《》),房屋品质有限只是原因之一。
这两记重锤下来,许多老破小学区房就顶不住了。
愿意为了教育牺牲生活品质的家庭还是存在,所以海防村还是有人托底。
这个群体数量缩水了,只能托得动顶级学区。
2022年上海普通高中分数线520分,静教院附校全学校只有3个人低于610分。
上了静教院附校,几乎100%考上高中,要知道上海有一半的孩子读不了高中。
2022年静安四校裸考分数线714分,静教院附校共199人参加中考,714分以上有31人。
2022年名额分配到校32人,名额分配到区40人,基本区域垄断。
总体而言,静教院成绩比以前很多民办还好。
民办学校招生需要考试,静教院附校可是不选择生源,对口招生。
也就是说普通学生进来也能培养的很厉害。
有这个成绩,对口的海防村小区还是有人愿意托底。
其他成绩好靠生源的学区,溢价就缩水严重。
以上是三类主要下跌的区域,还有其他一些个例,欢迎大家补充。
以上为正文
进专属粉丝群、一对一深度分析
央行授权,银联认证,正规乐刷pos机 免费申请POS机,费率低至0.38%秒到账 服务热线:18127011016微信客服:1292496908